查看原文
其他

当了解变成误解——苏轼

张继彦 彦师语文课堂 2022-05-09

你以为苏轼爹对他的教育很重要,其实他爷爷和他母亲对他的教育更加重要。

 

你以为苏轼经常照顾苏小妹,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苏小弟苏辙在照顾哥哥。

 

你以为苏轼是个美食家,其实他吃的多是当时上流社会不吃的食物。

 

你以为苏轼是个文人,其实苏轼军事能力也还可以。

 

你以为苏轼会写诗,会写词,其实苏轼是在“以诗为词”

 

本篇就写写真实的苏轼。

 

一、儿时启蒙

 

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小时候父亲苏洵在外求学,照顾苏轼的任务就留在爷爷苏序、妈妈程氏的头上。苏序有点有两个一个是生性豁达,乐善好施。另一个是酒量好。苏轼的最后成就是,文采比爷爷强,酒量比爷爷差。苏轼的妈妈才学不比林黛玉差,性格比贾宝玉爷们多了。

 

程氏给苏轼讲《东汉史》这书别说读了,买都没买过中的《范滂传》范滂东汉时一位清流官员,刚直不阿,“党锢之祸”有他的名,结果投案入狱了。被杀害之前,和母亲诀别,劝母亲不要难过。他母亲说:"你现在能够与李膺、杜密齐名,死了又有什么遗憾!已经有了好名声,又还想要长寿,能够兼得吗?"范滂跪下接受母亲教诲,叩头两次和母亲告别。时年三十三岁。

小苏轼年少无知,听后热血沸腾的问:“妈妈,我长大了想做范滂这样的人!妈妈你同不同意?”程氏欣慰而坚强地回答:“儿子,你长大要能象范滂这样,难道妈妈就不能范滂的英雄母亲那样吗?”巾帼不让须眉啊!为这妈妈点赞!

 

可惜苏序只陪伴了苏轼十年程氏只陪伴苏轼到十九。父子三人进京应试,苏轼刚刚高中礼部进士,就收到妈妈去世的噩耗。他们虽然去世了,但影响了苏轼一生。

柏舟高节冠乡邻,绛帐清风耸搢绅。

岂似凡人但慈母,能令孝子作忠臣。

当年织屦随方进,晚节称觞见伯仁。

回首悲凉便陈迹,凯风吹尽棘成薪。

这是苏轼写给别人母亲的。

 

二、波折中晚年

 

守孝三年后,苏轼进入官场,想着大展宏图。

 

《郭纶》

河西猛士无人识,日暮津亭阅过船。

路人但觉骢马瘦,不知铁槊大如椽。

因言西方久不战,截发愿作万骑先。

我当凭轼与寓目,看君飞矢集蛮毡。

 

然而我们知道,想要当好一个诗人人生履历是不能太顺畅的。苏轼属于职场经历可以算是高开低走。考中进士后母亲程氏去世,苏轼守孝期满,回京城任登闻鼓告御状的地方,估计常年闲置,宋朝偶尔也有禁迁令啊

 

1066年苏洵病逝,苏轼苏辙回家守孝三年。以孝治天下的年代,皇帝觉得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,为官就会报效朝廷。两者没有什么必然联系,但是,我们也很难想象,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,会报效祖国,会善待朋友。只是在古代,真要守孝三年,家底必须殷实,三年不干活,保持悲伤的状态。像我们一般人月月还房贷的,这么干不亚于不想活了。

 

1070年归来,就赶上了王安石变法。理论上苏轼和王安石都是欧阳修提拔上来的,两人也算好友。但是关爱天下苍生的方法,两人不和。王安石有点按道德圣人要求自己,同时要求别人。变法内容得靠自觉完成。苏轼更擅长实际操作。历史给苏轼留名的事就没在京城完成的。


1071年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,被王安石排挤出京。第一次被贬


1079年43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。上任后,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《湖州谢表》,本来没啥大事,但是苏轼说话多,漏洞也就多,被新党抓住把柄告状。苏轼诗中如:“岂是闻韶解忘味,迩来三月食无盐”,讽刺食盐专卖,把盐搞得很贵。“赢得儿童语音好,一年强半在城中”,因为搞青苗法,逼着老百姓贷款,所以小孩一年有半年多待在城里面。像这样的诗有130多首。在审讯中,苏轼把这些罪名全部都承认了:对,我这就是对朝政冷嘲热讽。好在,苏东坡生活在宋代,那是一个对士大夫非常友好的时代。气得要死的宋神宗也原谅他了,苏东坡反对的王安石也出来替他说话。最后给苏东坡的惩罚就是继续贬官。到黄州当副团练去了(这职位估计连林冲都不如)。

 

1085年宋哲宗赵煦继位,太后把持朝政司马光被召回当宰相,废新立旧,以为苏轼曾反对过王安石,视为知己谁知苏轼又跳出来说:新法不可全废有一些于国于民是有利的。把司马光气的不行,说苏轼,你属于那一边,滚一边去。就这样苏轼再次离京。

 

1093年赵煦把太后熬死,为创收,再次废旧法立新法。被调回京的苏轼说:国法变来变去的,民失所倚,会动摇国之根基。赵煦大骂苏轼用新法,你反对,用旧法你还反对,把大宋朝交给你才作诗填词就自以为了不起了,大宋朝从来不缺这种人到天涯海角,别在朕前碍眼大概是这个意思。这次被贬到惠州(现在海南省,“天涯海角成了著名的打卡拍照圣地)。

 

在被贬的过程中,苏轼有了更多的时间写诗词,毕竟不用写奏折了。当然讽刺诗少了一些(改写讽刺文章了)

 

苏轼认为诗词同源,“以诗为词”,词也可以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,进取精神、远大理想。

念奴娇 赤壁怀古

不会背的面壁去吧

 

上殿云霄生羽翼,论兵齿颊带风霜。

瑶林终自隔风尘,试看披鹤氅,仍是谪仙人。

苏轼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、陋习进行抨击,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。

 

《浣溪沙》

麻叶层层苘叶光。谁家煮蚕一村香。

隔篱娇语络丝娘。

垂白杖藜抬醉眼,捋青捣麨软饥肠。

问言豆叶几时黄。

 

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词中,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,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、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

 

《浣溪沙》

缥缈危楼紫翠间。良辰乐事古难全。

感时怀旧独凄然。

璧月琼枝空夜夜,菊花人貌自年年。

不知来岁与谁看。

 

霜鬓不须催我老,杏花依旧驻君颜。

无可奈何新白发,不如归去旧青山。

 

宋诗以理为诗的风格在苏轼这里终于得以成熟。他将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,将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。苏轼在创作中还十分注意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,互相调节,刚柔相济,从而呈现出“清雄”的风格。 

和子由渑池怀旧

人生到处知何似?应似飞鸿踏雪泥。

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?

老僧已死成新塔,坏璧无由见旧题。

往日崎岖还记否?路长人困蹇驴嘶。

 

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

我行日夜向江海,枫叶芦花秋兴长。

长淮忽迷天远近,青山久与船低昂。

    寿州已见白石塔,短棹未转黄茅冈。

    波平风软望不到,故人久立烟苍茫。

 

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、旷达的态度,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、愤懑、消沉的一面,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。

孤村一犬吠,残月几人行

《狱中寄子由二首》

圣主如天万物春,小臣愚暗自亡身。

百年未满先偿债,十口无归更累人。

是处青山可埋骨,他年夜雨独伤神。

与君世世为兄弟,更结人间未了因。

 

池台信宏丽,贵与民同赏。

但恐城市欢,不知田野怆。

颍川七不登,野气长苍莽。

谁知万里客,湖上独长想。

 

青山有似少年子,一夕变尽沧浪髭

不认识最后一个字吧,我也不认识

 

别以为苏轼老被贬就没干正事。苏轼主修的工程,有的现在还在修补着使用。

 

在杭州,他判官妓从良,灭蝗灾,筑西湖堤

在密州,他遇旱灾,祈雨,罢给田募人充役,平息强盗;

在登州,教习水军,加强海防建设;

在颍州,修建颍州西湖、东西二桥;

在扬州,取消面子工程芍药万花会,奏请降低米价振济灾民及部队;

在惠州,向太守建议捐资修建惠州东、西两座铁索桥;

在儋州,他传学于海南学子,在此之前,海南没有出过一个举人或进士。从此以后,海南共出举人 767 人,进士 97 人。 

 

别老说苏轼被贬到某地很苦,哪某地的农民苦吗?对比身份,你是农民还是苏轼呢?

三、无福消受的恩赐

 

1100年,宋徽宗继位,北宋已经岌岌可危了。宋徽宗是苏轼的粉丝,特赦苏轼回朝。但苏轼已无福销受,死在回京的途中。三年后辛弃疾出生。

 

晚年的苏轼诗中早已没了抱怨讽刺,更多是与民同乐。

 

《浣溪沙》

簌簌衣巾落枣花,村南村北响缲车,牛衣古柳卖黄瓜。(缲 通:缫)

酒困路长惟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。敲门试问野人家。


这种反反复复的被贬,给人梦境,又让人很快清醒。哎

下一章看看,终身不录用的柳永

 

本期彩蛋:吃饭都麻烦的诗人

喝竹叶青

楚人汲汉水,酿酒古宜城。

春风吹酒熟,犹似汉江清。

吃鱼  

晓鱼照江水,游鱼似玉瓶。

谁言解缩项,贪饵每遭烹。

杜老当年意,临流忆孟生。

吾今又悲子,辍筋涕纵横。

想到当年杜甫、孟浩然临流赋诗,感叹这家伙贪欲的愚蠢。

 

吃鸡  

雄雉曳修尾,惊飞向日斜。

空中纷格斗,彩羽落如花。

喧呼勇不顾,投网谁复嗟。

百钱得一双,新味时所佳。

烹煎杂鸡鹜,爪距漫槎牙。

谁知化为蜃,海上落飞鸦。

这么能耐大、有前途、美丽又威猛的雉,现在就这么一锅乱炖,躺在碗里,实在可惜。 

吃猪肉的就先不说了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